欧易

欧易(OKX)

国内用户最喜爱的合约交易所

火币

火币(HTX )

全球知名的比特币交易所

币安

币安(Binance)

全球用户最多的交易所

安阳市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公布

2022-09-27 18:29:25 6378

摘要:【大河财立方消息】7月4日,安阳市政府印发《安阳市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明确安阳市2022年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要求和主要预期目标,提出要着力抓好8个方面的重点工作。其中包括:聚力加快重大项目建设,实施扩大有效投资行动,重点抓好3...

【大河财立方消息】7月4日,安阳市政府印发《安阳市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明确安阳市2022年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要求和主要预期目标,提出要着力抓好8个方面的重点工作。

其中包括:聚力加快重大项目建设,实施扩大有效投资行动,重点抓好359个省市重点项目建设,计划完成投资860亿元左右。建成安阳机场、鹤辉高速安阳段、濮卫高速滑县段;开工建设G107东移改线工程、安阳高铁交通枢纽等项目。

附全文:

安阳市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一、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21年是我市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一年。一年来,面对复杂严峻的发展环境和超出预期的风险挑战、特别是历史罕见的洪涝灾害和新冠疫情叠加的严重冲击,全市上下坚定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为总纲领、总遵循、总指引,全面贯彻落实国家、省和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严格执行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决议,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因势施策,精准发力,统筹推进疫情防控、灾后重建和经济社会发展,经济运行总体保持恢复态势,产业转型步伐加快,人民生活持续改善,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2021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2435.5亿元,同比增长5.0%。全年粮食产量335.7万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6%,增幅居全省第6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200.6亿元,增长17%,增幅居全省第1位。全年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1%,整体处于温和上涨区间。省市重点民生实事较好完成,灾后恢复重建加快推进。

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2022年宏观经济形势复杂严峻,不确定因素依然较多,保持经济稳中向好的基础仍不稳固,还存在诸多困难和问题。经济恢复动力不稳,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增多,聚集性消费受到较大抑制。动能转换任务艰巨,冶金建材、煤化工行业产能无法充分释放,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规模较小,尚未形成有力支撑。风险隐患依然存在,疫情外防输入压力和风险依然较大,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现象比较突出,“三保”压力持续增大,就业结构性矛盾凸显,安全生产仍存在薄弱环节。这些都需要高度重视并认真加以解决。

二、2022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

做好今年经济工作,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落实省委十一届二次全会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和市第十二次党代会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紧抓构建新发展格局战略机遇,坚持高质量发展主题,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统筹疫情防控、灾后重建和经济社会发展,继续做好“六稳”“六保”,落细落实“十大战略、百条举措”,稳增长、抓创新、促转型、防风险、惠民生、保稳定,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迈出建成“一个强市”、实现“八个领先”、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活力古都出彩安阳坚实步伐,在实现“两个确保”征程上争先进位,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2022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7.5%左右,人均生产总值增长7.5%左右,全员劳动生产率增长7.5%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5%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7%左右,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1.5个百分点,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增长21%,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超过全省平均水平,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增长同步,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左右,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以内,进出口保持平稳增长,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强度与“十四五”控制目标统筹衔接。

三、2022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

着力抓好8个方面的重点工作:

(一)扩需求强实体,着力稳定经济增长。坚持扩大内需战略基点,突出“项目为王”鲜明导向,激发市场消费潜力,精准支持实体经济做优做强,筑牢经济高质量发展根基。

全力做好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在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同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有序推进复工复产,千方百计稳定经济运行,力争把疫情对经济社会的影响降到最低。强化政策扶持,贯彻落实市政府应对疫情影响推进企业复工复产15条措施,有序推进复工复产,分阶段精准投放消费券,开展特色消费促销等活动,提振发展信心,稳定社会预期,切实发挥政策引导“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强化服务保障,充分发挥“万人助万企”机制作用,帮助企业解决物流运输、原材料供应、资金等问题,打通难点断点。扩大“万人助万企”覆盖面,实施“一企一策”“专人服务”,积极回应企业关切和合理诉求,努力做到有诉必接、有求必应、有问必答、有难必帮,将更多中小微企业纳入帮扶范围。

聚力加快重大项目建设。一是实施扩大有效投资行动。重点抓好359个省市重点项目建设,计划完成投资860亿元左右。着力推进一批龙头型、牵引性、支撑型重大项目,其中,总投资10亿元以上项目120个、50—100亿元项目8个、100亿元以上项目5个。逐季滚动开展“三个一批”活动,全年完成“签约一批”项目100个、“开工一批”和“投产一批”项目200个。二是加快“两新一重”项目建设。建成安阳机场、鹤辉高速安阳段、濮卫高速滑县段。加快建设沿太行高速安阳段、安罗高速安阳段、安新高速公路安阳段,形成更多实物量。开工建设G107东移改线工程、安阳高铁交通枢纽等项目。加快西北旅游高速、安阳机场高速等项目前期工作,力争开工建设。建成投用南水北调西部调水工程,解决我市西部地区群众高质量用水需求。实施“双千兆”建设工程,推进5G应用联合实验室建设。新建5G基站1420个,实现乡镇以上区域5G网络连续覆盖。三是抓好灾后重建项目实施。加快1631个灾后重建项目建设,年度计划投资78.8亿元,汛期前完成小南海、彰武等水库以及安阳河、汤河等河道堤防灾后重建项目297个,进一步提升防洪排涝能力。加快项目前期工作和建设进度,下半年再完成交通、市政、能源、公共服务类等灾后重建重大项目172个,进一步提升防灾减灾能力。四是强化项目要素保障。全面推行备案类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和开发区“承诺制+标准地”联动改革,实行开发区一般性企业投资项目“全承诺、拿地即开工”极简审批模式,坚持“资金跟着项目走”,建立健全项目调度机制,加快项目储备和前期工作,争取专项债券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强化项目资金保障,积极争取政策性资金支持,拓宽项目建设资金筹集渠道。强化土地要素保障,保障重点项目用地需求。

着力扩大消费需求。一是推动传统消费提档升级。持续开展“网上年货节”“夏季购物节”“汽车促消费”等活动,推动汽车、家电等传统消费转型升级。落实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家电以旧换新等激励政策,稳定增加汽车、家电等大宗消费,简化二手车交易流程,扩大二手车消费。研究制定我市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高标准举办“出彩安阳·金秋惠游”等一系列特色主题活动。二是培育壮大新型消费。发展无接触交易服务,促进线上线下消费融合发展,鼓励住宅小区、商业街区、旅游景区布局建设智慧超市、智慧餐厅、智慧驿站。发展直播经济,支持实体商业与电商、新媒体等合作,推动社交营销、直播卖货等新模式。三是优化提升消费环境。加强高品质步行街、商业综合体、智慧商圈建设,积极创建第二批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建成文化体育等一批特色消费中心,增加消费服务供给。

加大企业帮扶力度。一是持续减轻企业负担。严格落实制造业中小微企业减税降费政策,精简减免税费的办理流程和手续,持续降低企业基础性经营成本。加强煤电油气运调节,促进电力充足供应。密切跟踪原材料价格上涨对中小微企业造成的影响,推动产业链供应链平稳运行。二是积极破解融资难题。持续推进企业上市“百舸竞帆”行动,实现新增上市企业1家,上市后备企业超过50家,进一步提高直接融资比重。落实主办银行机制,开展银企精准对接,全年新增各项贷款300亿元以上。实施“引金入安”工程,积极引进各类金融机构入驻我市。加大资本招商力度,培育做大市级产业基金规模。三是加大帮扶纾困力度。深入推进“万人助万企”活动,建立“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企业梯次培育机制,新增市场主体6万户。实行重点问题“点办理、批处理”,建立落实清单台账,限时解决堵点、难点问题,增强企业发展信心。实施差异化精准管控措施,支持环境监管正面清单企业最大限度释放有效产能,着力稳定企业生产经营。

(二)固优势育新兴,着力加快转型升级。深入实施产业链链长、产业联盟会长、产业链链主“双长一主制”,突出“一链一策、梯度培育、分类推进”,提升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水平。

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一是实施传统产业提升行动。实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5个一百”工程,推进钢铁、焦化等行业整合重组、减量提质、转型发展。建成安钢冷轧电磁新材料(一期)、复星合力总部基地、凤宝高端专用管、林镁合金汽车铝轮毂、甘源休闲食品、伊朵雅高端梭织布等项目。开工建设安井食品(三期)、东方雨虹50万吨新材料、豫鑫14万吨木糖醇等项目,推动传统产业提质发展。实施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三品”行动,提高品牌影响力和产品附加值。二是实施新兴产业提速行动。落实换道领跑战略,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建设。建成旭阳光电高端显示盖板新材料(二期)、曲显光电3D显示材料(一期)、克能锂电(二期)、恒成超细纤维及新型膜材料等项目。开工建设光远电子新材料产业园、安彩高科药用玻璃新材料、比亚迪新能源汽车智能制造零部件、利源燃料电池用氢PSA等项目。三是实施未来产业谋划布局行动。重点围绕新一代人工智能、氢能与储能、柔性电子、新型显示、先进功能材料和生命健康等未来产业,聘请专业智库、行业专家编制未来产业图谱,加强前瞻性研究。加快推进铭镓半导体、嵩阳柔性光电子薄膜、翔宇智能康复设备等项目。加强与东方电气、中科院合作,实施氢能供给基地、氢燃料电池及储氢装置研发等项目,打造氢能与储能技术研发和应用试验区。四是实施数字应用赋能行动。加快安阳豫北云计算大数据中心扩容改造,实现企业“上云用数赋智”全覆盖,打造一批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创新示范工程,推动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数字化治理、数据价值化互促互进。选树20个5G试点示范应用场景和数字化转型试点示范项目,完成利源集团、方快锅炉等5G应用联合实验室建设。积极推进安阳工学院鲲鹏产业学院和市大数据研究院建设。大力发展智能制造,培育6个智能工厂(智能车间)、1家工业互联网平台。

优化提升现代服务业。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突出专业化、高端化发展方向,完善提升冷链物流、快递物流、航空物流配套设施和运营水平大力发展,重点推进万庄公铁物流园、安西物流园等重点项目建设。实施文旅文创融合战略,深入开展“文化旅游质量提升年”活动,推进殷墟、红旗渠、太行大峡谷、羑里城、岳飞纪念馆、万泉湖、马氏庄园等景区提档升级。加快研学基地(营地)建设,建设研学旅行目的地标杆城市。创新电商发展模式,培育安阳童装、安阳食品、安阳农产品电商产业链,打造一批电商品牌。加快重点服务业项目建设,加快推进中深发展·安阳中心、新城吾悦广场、欧蓓莎(二期)、健康医养产业园等重大服务业项目,有效提升城区现代服务业能级。

提升开发区发展质量。制定开发区整合方案,全面完成“三化三制”改革。优化开发区布局,落实“多规合一”和产业用地不低于60%的要求,加快推进开发区扩区调规。培育壮大主导产业,鼓励各县(市、区)重点发展1—2个主导产业,重点培育1个新兴产业,重点布局1个未来产业,在全市形成以开发区为主体的优势突出、特色鲜明、错位发展的产业格局。加快标准厂房建设,新建标准化厂房100万平方米,加速重大项目落地、激发工业投资活力。建立健全开发区月度监测、季度通报和年度考评机制,坚持开发区高质量发展考核评价导向,着力找差距、补短板,全力晋位升级。

(三)抓创新增活力,着力蓄积发展势能。聚焦平台、企业、人才等关键环节,吸引集聚、高效配置创新资源,全面提升全域创新能力,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培育壮大创新主体。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新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50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420家。建立市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库,支持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转型发展,培育100家市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为产业发展注入新活力。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实行“揭榜挂帅”定题立项,组织实施一批制造业重大创新专项。大力实施质量强市战略,加强知识产权创造应用保护,支持更多企业争创省长质量奖,打造更多的“安阳标准”。

加大创新投入力度。发挥“科技创新十条”作用,持续增加财政科技投入,加大企业研发费用后补助力度、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建设支持力度,促进全社会研发费用快速增长,加快实现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全覆盖。用好3000万元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及担保风险补偿资金,为科技型企业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提供融资服务。设立科技风险投资基金,撬动更多的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投向科技创新。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推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促进金融机构加大对科技型中小企业支持力度。

强化创新载体建设。加快安阳科技创新研究院发展,依托科技大市场网、服务大厅、运营中心建设安阳科技大市场,积极推进清华启迪“双创”智慧岛建设。加强共性技术平台建设,支持引导安钢、安彩、光远新材料、全丰无人机、克能锂电等企业建设高水平研发机构。积极争取更多省级重点(工程)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落户安阳。争创100家以上市级以上研发平台。加快推进国家级医疗康复产品检验检测中心、国家级无人机检验检测中心、利锴产业园研发中心、安阳康复医疗产业研究院、安阳大学科技园等重大科技平台建设。积极对接京津郑高校院所科技资源和技术成果,在京津郑等地规划建设离岸创新中心,推动重大科技成果在我市落地转化。

引进培育创新人才。持续推进“洹泉涌流”人才集聚计划,聚焦高端装备制造、电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需要,建立高层次人才引进绿色通道,创新柔性人才引进和使用机制,完善人才保障服务体系。筹建市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建立“科技智库”,加大人才公寓建设和使用力度,加快集聚更多的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多渠道开发人才岗位3.6万个以上,新建人才周转房600套,引进急需紧缺人才2000人以上。开展“千名博士进千企、千家企业进院校”活动,把更多科研成果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

(四)抓改革促开放,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坚持把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举措,在精准上做文章、深化上下功夫,增强全市发展动力和活力。

持续推进重点领域改革。深入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全面完成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任务。持续深化财税金融体制改革,完善政府投融资体制,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配合做好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深化农业农村改革,全面完成农村房地一体宅基地使用权登记颁证工作。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完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加快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争取省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试点,提高要素配置效能和节约集约利用水平。

深入推进开放招商。持续围绕四大千亿级主导产业和重点培育产业开展精准招商,促进重大产业项目落地我市。精心举办航空节、2022年安阳招商大会等活动,组织参加进博会、河南投洽会、中博会等重大活动,开展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定向专题招商活动,争取一批前沿型、基地型、总部型、品牌型项目签约落地。加快出口基地建设,积极创建林州市红旗渠经开区新型材料、北关区纺织服装2个省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

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实施重点指标攻坚行动,创建省优化营商环境创新示范市(区),打造“六最”营商环境,叫响“安阳最安心”营商品牌,力争进入全省第一方阵。对标全国先进,压缩政务服务时限,继续推进工程建设审批制度改革,项目审批时限由50个工作日压缩至31个工作日以内。扎实推进投资项目审批“三个一”改革,积极推行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备案类一般性企业投资项目开工前审批时间压减至40个工作日以内。强化信用平台服务功能和信息归集共享,实施重点行业领域信用监管示范工程,依法依规开展守信激励、失信惩戒、信用修复,着力打造信用安阳。完善落实政商交往正面清单和负面清单,着力构建亲清政商关系。

(五)补短板强基础,着力推动乡村振兴。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工作重中之重,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

扛稳粮食安全重任。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确保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保持基本稳定,全年粮食种植面积842万亩,粮食产量稳定在370万吨以上,新建高标准农田36.7万亩。提高粮食收储能力,提升粮食供给和流通效率,不断夯实粮食安全保障基础。扎实推进“菜篮子”市长负责制,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工作保持在全省第一方阵。加强粮食应急体系建设,优化粮食应急保障企业布局,新增粮食应急运输、供应加工等类型企业30家。推进主要粮食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90%以上。

做强优势特色农业。发展优质专用小麦133万亩,瓜菜面积稳定在135万亩左右,生猪存栏175万头以上。创建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5个。实施种业振兴行动,继续开展农业种质资源普查和收集工作,引进各类农作物新品种100个。持续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扎实开展“治违禁、控药残、促提升”专项行动。实施品牌带动战略,新培育知名农业品牌20个,建成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11个,新增以绿色食品为主的优质农产品认证20个。坚持“一县一业”“一镇一特”“一村一品”,打造一批农业现代化示范区。

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开展“百家市直单位包百村”活动,持续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水平。完成农村户厕改造7万户,梯次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年底实现生活污水治理率40%以上,村庄绿化覆盖率达到38%。持续抓好村庄背街小巷硬化,完成925个行政村背街小巷道路硬化工程。完成农房抗震改造2000户。全域推进“四好农村路”创建,新改建农村公路300公里,争创5个市级示范乡镇。积极开展“四美乡村”“美丽小镇”“五美庭院”建设,有序开展农房及院落风貌整治。持续推进移风易俗,建设文明善治乡村。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严格落实过渡期内“四个不摘”要求,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加强受灾困难群众帮扶救助,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加强脱贫人口(含监测对象)、低收入人口等重点人群技能培训和就业帮扶。全面拓展以工代赈实施范围、受益对象、建设领域和赈济模式,促进更多农村劳动力特别是脱贫人口(含监测对象)就地就近就业增收。继续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

(六)提能级强支撑,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坚持龙头带动和整体联动相结合,促进中心城区、县城和城镇协调发展,让安阳更有颜值、更具气质、更富活力。

深化区域协同联动。发挥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谋划实施一批跨区域合作项目。大力发展市域经济,做大做强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金融、总部经济、文化旅游、现代物流等高端服务业,增强产业集聚能力。打造高能级发展平台,规划建设豫北航空经济协作区,重点推进机场至周边地市快速通道以及内部路网规划建设,加快集聚高端产业,打造豫北跨区域协同发展新引擎。加快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积极申建安阳保税物流中心,提高中欧班列货运集散、海铁联运班线业务能力,高水平建设安阳国际陆港节点。

实施城市更新行动。高水平开展城市设计,优化塑造城市风貌,积极申报国家城市更新试点,推进市政道路、地下综合管廊、防洪排涝体系建设,打造高品质城市。全面推进安阳古城保护整治复兴工程,加快高阁寺·城隍庙、西大街等历史文化街区和东南城墙魁星阁片区改造,稳步推进土地征收成片开发。加快韧性城市建设,实施内涝治理项目15个,改造河道14.17公里,新建泵站7座,推进明福街(光明路—桑园路)、兴泰路(明福街—岳飞街)等道路项目。开展老旧小区、老旧厂区、老旧街区、城中村等“三区一村”改造,建成棚户区改造项目14963套,实施290个老旧小区改造,新增用热入网面积50万平方米。推进全域城乡供水一体化,形成南水北调水厂为主体、乡镇集中供水厂(站)为应急备用水源的城乡供水新格局。加快市政污水处理中心一期工程项目建设。

加快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以县域治理“三起来”为根本遵循,强化县城带动作用,补齐县城基础设施短板,提升县城综合承载服务能力。推进县城扩容提质,支持林州发展成为中等城市。依托“一县一省级开发区”建设,培育壮大主导产业,发展壮大区域经济实力。深化放权赋能改革,赋予县(市)、开发区更多经济社会管理权限。开展第三批践行县域治理“三起来”示范县创建工作,积极创建省级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强化重点镇带动能力,推进水冶等省重点示范镇建设。

着力打造绿色宜居城市。推进园林生态城市建设,实施全域增绿行动,推进城乡绿地“联网”工程。新建、续建、改造公园项目4个、游园(街角绿化)项目20个。深入推行“林长制”,启动智慧林业建设。科学开展国土绿化,完成造林6万亩,森林抚育3.75万亩,加快形成“一核三屏四带五边”的生态保护格局。支持林州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支持汤阴县、滑县、内黄县创建省级森林城市,创建森林乡村70个。强化城市精细化管理,全力推进智慧城管项目建设,实行城市运行“一网统管”,提高城市精细化、智能化管理水平。

(七)强保护抓治理,着力推动绿色发展。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推动减污降碳增绿协同提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深入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深入开展工业企业绩效升级提标改造、燃煤污染、移动源污染等专项治理,加强细颗粒物、臭氧协同控制。积极推进钢铁、焦化等重点行业超低排放改造,加快铸造、铁合金、印染、豆制品、家具等行业企业搬迁入园。坚持科学精准治污,实施重点行业环保绩效分级和差别化管控,持续开展“C升B”“B升A”行动,推进企业提标升级。健全“河长+警长+检察长”工作机制,深入开展河湖清“四乱”、河道非法采砂专项整治行动,开展安阳河集中整治,确保冯宿桥断面水质达标。实施土壤污染防治行动,加强重金属、固废、危废、医废收集处理,加快推进“无废城市”建设。

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实施重点用能单位节能降碳改造行动,建成市静脉产业园餐厨垃圾、市政污泥及粪便协同联合厌氧消化处理项目,加快市生活垃圾分拣中心、内黄县静脉产业园项目建设。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进再生金属回收利用。持续做好垃圾分类试点,实现城区垃圾分类全覆盖面不低于80%。大力发展节能环保、清洁生产、清洁能源等绿色低碳产业,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项目。持续推进能源结构调整,加快推进林州、内黄等6个县(市、区)1500MW整县屋顶光伏发电及华润内黄、豫能林州等400MW风力发电项目建设,积极推进林州弓上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前期,力争开工建设。加快运输结构调整,全力推进大宗货物运输“公转铁”项目建设,建成滑县专用铁路,加快安西联络线和中联熔剂骨料铁路专用线建设,持续提升绿色货运配送能力。

(八)兜底线惠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办好省市重点民生实事,突出抓好“一老一小一青壮”民生工程,让人民群众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着力稳定和扩大就业。深入实施就业创业促进计划、“三支一扶”计划、基层成长计划、“春风行动”和“百千万亿”创业贷款惠民工程。突出抓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稳就业工作,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高质量推进“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大力推进职业技能提升“149”工程,新增城镇就业6.8万人,完成17万人次职业技能培训,新增技能人才14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4.8万人。

全面提升公共服务能力。完成洹北中学整体迁建、市文体中心、中国文字博物馆续建工程及汉字公园、曹操高陵遗址博物馆、市职业教育园区、市公共卫生服务中心综合业务楼等项目建设。新建改扩建中小学项目24个、幼儿园项目49个、甲骨文书屋32座。加快推进市肿瘤医院新院区、市儿童医院、市人民医院重症救治中心等项目建设,积极申报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加快补齐城市公共服务短板。

牢牢守住安全生产底线。纵深推进安全生产三年专项整治行动,完善安全生产风险隐患双重预防体系建设,聚焦交通运输、危化品、煤矿及非煤矿山等重点领域,深入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加强应急指挥体系和应急处置能力建设,严防自然灾害引发安全事故。强化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开展地震灾害、水旱灾害、森林火灾等风险评估,加强综合性消防设施和应急队伍建设,提高防灾减灾抗灾救灾能力。

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统筹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和应急处置,严格疫情源头管控,强化多渠道监测预警,筑牢外防输入、内防反弹防线。健全地方金融监管、风险防范和处置机制,妥善处置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加强企业债务风险防范,避免风险由“点”及“面”传导。健全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长效机制,扎实做好问题楼盘化解处置,有效满足房地产企业合理融资需求。坚决兜牢财政风险底线,切实保障“三保”支出。完善社会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综合机制,确保社会稳定大局。

责编:史健 | 审核:李震 | 总监:万军伟

版权声明:本站所有文章皆是来自互联网,如内容侵权可以联系我们( 微信:bisheco )删除!
友情链接
币圈社群欧易官网